优质的服务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需求沟通倾听客户需求,了解用户使用环境和现场工况
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实际工况,针对性出具解决方案
合同签订技术和商务规范确认,签订合作协议
产物制作选择最优质的元器件,严格按照技术协议
调试安装现场规范安装,静态动态调试,分析仪运行
售后服务后续维护,持续跟进,终身维修
山东济南市槐荫区太平河南路1567号均和云谷济南汇智港6号楼
1、对应生产周期不同位置问题。由于焦炉生产集中检修的存在,导致炉温波动较大,集中检修越长,这种波动就越大。在实际测温时,人们按照固定的时间频率测量温度,这样就存在一段时期内连续测量温度偏高区域或温度偏低区域的可能,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按照测量结果下结论,调节炉温可能就错了。
如上图所示,当6米55孔焦炉周转时间为21小时时的温度趋势图。焦炉实际平均温度为1200℃,而6遍测温结果分别为1200、1204、1207、1209、1211、1212,日平均温度为1207.2℃。即使焦炉温度一直如此有规律的波动下去,测量的日平均温度却会在1193到1207℃之间往复变化。那我们看到的是不变的现象和变化的测量结果。实际控制上是,我们总在调节温度,安定系数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数值。
周转时间为21小时,大循环为7天,那么7天的平均温度大约分别为表格宽度14.6
焦炉周转时间在19~21小时时,即人工测量五遍时间接近一个小循环时间,这种共振现象是比较明显的,当周转时间接近24小时时,测温的时间相对与检修的位置有相对规定,测温的代表性也会变得很差。随着周转时间变长,测量和实际温度的共振性逐渐减弱,但由于检修随之变长,使得焦炉在一个小循环内的温度波动加大,人工测调的安定系数还是无法保证的。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原因是人工测温的间隔问题,如果间隔短一些或不是四小时,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上图列举了一种周转时间下的温度及温度测量情况,其他周转时间下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现象。
2、人工测量的测温在交换后的时间掌握问题。焦炉加热换向后,人工温度测量处的温度会随时间变化,而人工测温的开始时间是估计的,所以测温的开始时间和测温的速度对测量结果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3、焦饼成熟的时间取决于立火道内烟气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人工测量温度和立火道烟气温度还是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的,但当高向加热发生变化时,这种对应关系会随之改变。日常管理中,气温的变化和流量吸力的调节都会改变高向加热,所以直行温度的参考性在这方面值得商榷。
4、局部测温火道窜漏时,测量的准确性和温度的代表性发生改变,这是人工测温不容易处理的问题。
另外,人工测温对测温点的掌握也是造成测量误差的一个方面。
在焦炉温度总体控制上,要做到焦炉加热热量供需的绝对平衡对于大排行生产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一座焦炉而言总有检修存在,在一个生产小循环内热量需求上存在巨大的变化,而处于对焦炉加热系统压力制度温度的考虑,焦炉加热煤气流量不允许在这样的时间期间内大幅变化。所以在控制上追求的是相对的平衡,既要允许温度合理波动,又要控制温度整体的平稳。
在目前焦炉生产和加热管理水平下,无论选择下降气流的任何部位,其间的关联性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选择上主要考虑温度的代表性和发生异常时便于技术处理以及如何降低系统的硬件投资和运行后的维护费用和工作量就可以了,这也是选择小烟道作为温度的测点的原因。
虽然以现有的数据和技术手段来断言人工测温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为时尚早,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从长远看,人工测温必将被在线烟气温度测量取代。
选择小烟道测量焦炉温度,40个测点和全部测量的差异不大,按照实际温度情况,小烟道单点温度一个小循环内波动3~5℃计,40个测点的平均温度和全部安装测点的平均温度值在理论上的差异为0.04~0.05℃以内,所以40个测点的代表性还是能够满足要求的。
在温度测量、计算和反馈上,采取每半小时计算一次全炉并反馈一次,个点温度异常采取科学而严格的数据处理方法,40个点是按照焦炉推焦笺号进行选择的,无论正向和反向均有两个代表号,使得温度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大幅提高。
山东新泽仪器专业生产的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由粉尘监测子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厂翱2,狈翱齿,翱2)、烟气参数监测子系统(温度,压力,流速)、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四个基本系统组成。可监测气体中的厂翱2、狈翱虫、翱2、粉尘、温度、压力、流速、烟气含湿量等参数(以及颁翱,湿度,氟化物等等)。可将数据远传至各级环保部门。